公共领域车辆加快全面电动化 充换电市场大热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在完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支撑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
此次新能源试点以公共领域车辆为突破口,旨在实现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政策标准法规完善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这不仅要面对老旧车辆淘汰与新增车型的难题,同时面临解决更为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
(资料图片)
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2023作为新能源完善与突破的关键时期,对多场景、新模式的解锁将成为更多人的翻身机会。
其实,此次《通知》较之前相比对换电等新模式、新技术的态度更加明朗和看好。《通知》中明确提出支持换电、“车电分离”等商业模式与新型充换电技术的创新,这意味着接下来两年充换电市场将迎来进一步繁荣,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四轮汽车,其实也适用于城市短出行交通。
为什么这么说?
城市短途出行车辆与公共领域车辆两者有着极高的相似度。除去领域内使用频率高,都面临着明显的社会问题。
从新能源整体规划方向看,推动高频使用的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对产业绿色发展与刺激经济消费都起到较强的作用。但是,整车成本高、续航能力低、补能效率低、安全性低的产品问题,以及产品供给混乱、综合成本高、用户购买意愿低等现实难题,更需要立足于宏观角度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普通人难以实现入局。
而与此相应的城市短出行,4亿的市场保有量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加显著,但从投入成本、技术难度,以及配套项目建成来说,整体可操作性都更高,更易实现,这一点无论是小型运营商还是中大型企业都是如此。
进击的换电
那么短出行将会如何发展?短出行换电从试点到推广还会有多远的路呢?
不同于新能源试点和推广的步伐周期长,短出行的推广速度预计会更快,因为短出行无论是产业还是市场都已经相当成熟,加之新国标政策对生产技术进一步规范,整条产业链已经完成了一次优化。
1.商业体系成熟
短出行换电模式的商业路径也在《通知》之前基本成型,优先选定以外卖骑手车辆、物流配送车辆为代表的两大群体,两者作为短途出行领域车辆对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因此,与此相关的运营商具备承接项目推广的基础资源。
2. 城市短出行市场重点培育
除去外卖配送等商用领域,共享电单车、专用车、三轮/四轮电微卡等组合领域占据了城市运行的大半江山,比较特殊的是,这一领域的商业性质开发有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扩大商业换电应用领域,完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全适用于民用领域,为健全民用换电设施网络创造了条件。
3. 民用领域潜力巨大
与汽车推广路径相似,民用出行的规模化拓展势必会经历从公有到私人化领域。但短期来看,相较于汽车需要面对产品成本问题,两轮车三轮车以及四轮微卡这些短途出行领域明显适合规模化推广。而且以当前的市场现状,那些率先嗅到了市场风向的企业(像是行运兔)已经完成了成套方案的输出,两轮车商用换电模式已经实现了一定量的成功,并且民用部署已经初步完成了地区体系的投放。
短出行换电从试点到全面普及还会有多远的路呢?
我们可以从新能源试点推广的三类城市进行思考。新能源试点推广将目标城市设为了三类,按照经济基础以及新能源市场基础进行分层,理论上一类城市以其各方面优势将成为最优选择,但实际,短出行换电项目对于城市的经济基础并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因此二三类城市也能成为优选发展区域。
民用市场处于尚未成熟的初步阶段,准入门槛尚未划定,操作空间大。尤其是一二类城市,拥有相当的经济基础,这样一来,换电的教育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政策鼓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换电站点规划可以取得一定性的参考,基础设施完成铺设,将带来新的商业中心,这也将为短出行换电项目市场发展提供保障。
总的来说,此次《通知》可以说是给到了相当的参考性和方向性。一是电动化发展趋势——从公有到私人,二是换电模式发展趋势——从商用路径拓展到城市短出行路径,而从电动化整体探索周期来看,从试点到全面普及这期间将会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四轮车完成试点推广后,短出行领域将会是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