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关注的融创董家渡项目迎来新进展,有传闻称该项目相关平台获得注资并发生股权结构调整,一揽子纾困计划正在进行。
(资料图)
1月3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华融方面获悉,中国华融于2022年9月介入,发挥资产管理公司救助性金融服务功能,在上海市黄浦区政府的支持下,日前携手以浦发银行牵头的6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协同中信信托等中信集团成员单位,实施了融创集团上海董家渡纾困项目。项目总规模85亿元,近日已完成首笔资金投放。
“股+债”方式介入
融创董家渡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外滩核心地段,现有3个待开发地块,占地面积合计9.98万平方米,涉及拆迁居民4400户、企业280户。
早在地块拍卖时,该项目就因为“绝版豪宅地块”的名声、价格以及资本方的竞逐受到市场高度关注。2019年1月,原项目方为缓解资金压力,向融创出售相关项目。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融创集团2021年以来面临流动性紧张问题,该“地王”项目再度陷入停滞,市场猜测该项目会否再次“打包卖出”。
从中国华融方面的介绍来看,目前的纾困计划主要兼顾了地方政府、存量金融债权人、受困房企等各方诉求,被称为“多方共赢的‘综合药方’”。
“自2022年9月起公司(中国华融)与黄浦区政府、银团牵头行浦发银行、融创集团等深入沟通,并由中国华融并购重组部联合上海分公司、上海自贸区分公司具体推进,全面开展尽调,梳理项目难点和痛点。最终中国华融协同中信信托、中信泰富和中信咨询等,为项目量身定制、开出了多方共赢的‘综合药方’。”中国华融相关人士提及。
具体来看,该“药方”是在为融创集团保留核心资产的基础上,中国华融以“股+债”方式介入纾困,联动银团继续发放拆迁贷款,打破项目停滞僵局,保障项目顺利重整盘活。
其中,从诉求来看,中国华融建立“上下联动+集团协同”的多方联系合作机制,以盘活问题地产项目为核心,兼顾地方政府、存量金融债权人、受困房企等各方诉求,在当地政府的综合协调、浦发银行银团的通力合作下,推动解决董家渡旧改项目4400户居民、280户企业的拖欠拆迁款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积极贡献了力量。
从手段方面来看,中国华融综合运用并购重组、风险隔离、纾困盘活等专业手段,为融创集团保住了核心优质资产,项目整体盘活后产生的现金流也将有助于融创集团缓释信用危机,实现稳主体、提信心,以实际行动落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十六条措施要求,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
相关数据显示,此前融创2019年全资收购的泛海建设控股有限公司再次发生股权变更,其股东新增中信信托和芜湖华融资本创域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分别持股64.678%、25%,融创持10.322%股权。
中国华融转型深化
对于中国华融而言,融创董家渡项目的纾困,是中信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的一大重点项目。
11月17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关于中国华融变更股权结构的批复。其中显示,同意中信集团受让财政部持有的中国华融约24.07亿股内资股,占中国华融已发行总股本的3%。股权变更后,中国华融主要股东名称、持股份额和持股比例如下:中信集团持股份额212.31亿股,持股比例26.46%;财政部持股份额198.70亿股,持股比例24.76%;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有限公司持股份额145.10亿股,持股比例18.08%;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股份额36.11亿股,持股比例4.50%。
对于此次融创董家渡项目的纾困,上述中国华融相关人士提及:“(中国华融)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与金融同业合作力度,发挥金融+产业‘黏合剂’作用,联动中信集团成员单位,探索支持房企纾困的新业务模式,共同出具一揽子方案,打出了纾困化险的‘组合拳’。融创董家渡纾困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华融公司主业转型发展增添了新信心、注入了新动能。”
中国华融方面表示,未来将以本次项目为契机,一是不断深化对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认识,主动服务国家大局,充分发挥救助性功能作用,持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二是围绕公司“一三五”战略规划,抢抓更多市场机遇,深化协同发展,打造华融在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推动主业转型提质增效,聚焦问题资产处置、问题项目盘活、问题企业重组、危机机构救助四大业务功能,深耕房企纾困、央企国企主辅业剥离、中小金融机构化险等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